前一陣子「油電雙漲」話題吵翻天,人們還為無法宣洩的情緒找到另一個出口:開始計較10顆蚵仔加一個蛋要價60元的蚵仔煎是否合理?當時,我並沒有拿起計算機加入戰局,不過,味蕾的記憶匣裡卻一再竄出,對岸廈門「海蠣煎」的鮮香好滋味。

廈門

〈圖說:鼓浪嶼景色宛如南歐,是廈門必遊景點。〉

蚵仔煎的主角,兩岸稱法各不相同:台灣人叫蚵仔,廈門人稱之為海蠣。雖然用料大同小異,廈門人烹調海蠣煎卻比咱們豪氣得多。當地師傅都是將超大分量的食材──海蠣、韭菜、雞蛋依序倒在鐵板上快炒成一座小山,再分裝盛盤送到饕客手上。

由於不像台式蚵仔煎般煎成餅狀,加上廈門海蠣個兒又小,消費者很難在雜燴式的海蠣煎裡算出究竟有幾顆蚵仔。不過混炒後的海蠣煎,各類食材美味依然層次分明,一點都不輸給台灣的蚵仔煎哩!

和海蠣煎一樣,兩岸名稱不同味道卻十分相似的廈門美食,還真不少──像油蔥粿吃起來簡直就是台南碗粿;以蝦殼、蝦頭熬煮湯頭的蝦麵,口感則和鹿港著名的滷麵差不多。其他如鴨肉粥、沙茶麵、花生湯等廈門庶民小吃,不僅當地人天天捧場,思鄉的台客保證一吃上癮。像我就瘋狂愛上老少咸宜的鴨肉粥。

廈門  

〈圖說:廈門的油蔥粿外觀和口感都神似台南碗粿。〉

廈門  

〈圖說:料多味美的廈門蝦麵,看起來像不像鹿港滷麵? 

鴨肉粥其實名不符實,與其稱它為鴨肉粥不如說是「all you can eat」還更貼切。因為‧‧‧

,除了軟嫩的鴨肉,各家粥店都備有鴨肝、章魚、滷蛋、海蠣、豬軟骨及油條等十數種熟食供顧客任意加料。雖說豐儉由人,但幾乎每個消費者手上的鹹粥都鋪了滿滿一碗才肯罷休。

廈門

〈圖說:廈門的鴨肉粥有許多配料任君選擇,保證一吃上癮。〉

廈門美食不油不辣,很適合台客胃口。但可怕的是,當地鴨肉粥店多半24小時全天營業,簡直要撐死人!為防範吃出了小肚腩,食客遊覽廈門一定要多「走」幾趟面積約莫1.8平方公里,島上禁行機、汽車的著名景點──鼓浪嶼。

鴉片戰爭時期曾經被英軍占領的鼓浪嶼,先後有英、美、法、德、日等十幾個國家在島上設立領事館。至今,隔著鷺江從渡輪碼頭遠眺鼓浪嶼紅瓦白牆的建築群,依然很有歐洲度假小島的fu

廈門  

〈圖說:鼓浪嶼的夜景有如燈光秀,可讓遊人消磨一整個晚上。〉

風景優美的鼓浪嶼還擁有「琴島」「音樂之島」等別稱。因為島上每人平均鋼琴擁有率是中國之冠,每次漫步鼓浪嶼總是會聽到民家圍牆裡傳來悅耳琴聲。眾所周知的鋼琴博物館及鋼琴學校之外,彈丸般的鼓浪嶼其實另有兩所工藝美術學院和演藝學院。所以,除了音樂人才,鼓浪嶼也培育出不少工藝了得的專家。像白鷺洲公園和環島公路旁,無數風格、素材各異的雕塑作品,精采程度可是當今中國城市所少見呢!

除了上海,廈門是我停留最久,造訪次數最多的中國城市。上一回在廈門待了半年,是受一位從事石雕業的台商朋友之託,幫他在廈門設立辦事處。因為朋友的石雕廠位置偏僻,很難留住喜歡群聚都會的藝術人才,最後他只好將設計部門移到廈門市區。所以,客居廈門半年,我不僅大啖在地好料,還因為招募石雕設計師而受到了藝術薰陶。

六月中旬金廈小三通夜航正式啟動。今後陸客往來金門、廈門兩地,更像是到隔壁鄰居去串門子,興致來了,吃過晚飯再回家也不嫌遲;台灣人若要投桃報李,就別再將廈門視為通往大陸各省的轉運站,有機會路過廈門,可考慮稍作停留。

荷包滿滿的遊人,建議入住簹湖畔的高級酒店,順便見識廈門政府數十年來的治水功力。當地人告訴我,早年尚未引進海水活化沼澤汙水之前,湖畔居民「蒙上兩床被子」都還聞得到臭水味,而今湖區公園的環帶綠地,可是讓廈門多次贏得中國最潔淨城市的評比呢!

喜歡清靜的旅者,最好投宿鼓浪嶼的民宿,一來體驗殖民地風情,二來可以感受一下島上的藝術氛圍。閒不住的背包客,不妨選擇廈門大學的生活圈──該區不僅有青年旅館、公車班次多、美食不少、成衣店也讓人逛不完。還有一點更特別:緊鄰廈門大學,就是以精緻素菜聲名遠播的閩南佛教勝地──南普陀寺。燒香拜佛之後,信眾可選擇齋堂供應的經濟餐點,或是到寺院附設的餐廳享用高檔素菜筵。

廈門  

〈圖說:南普陀寺一人份的素菜套餐。〉

「講台語嘛也通」的廈門,對台灣人而言是少了點身處異地的新鮮感。這回列舉簹湖的海潮味、老街的古早味、鼓浪嶼的藝術氣息以及南普陀寺的素齋禪味,是我在廈門趴趴走半年的心得分享,下一次,就換你用心去體會到底喜歡廈門的哪一味吧!

〈本文刊登於2012.09.19聯合報繽紛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