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隔一陣子重返上海,總覺得記憶中的地圖已不管用,雖然福州路還是福州路、淮海路還是淮海路,但街道兩邊開開關關的店家卻好比電腦資料更新,速度快得驚人!

大車拼  

〈圖說:福州路是上海的知名老街,放眼望去除了大小書局還有數不盡的各式餐館‧〉

這回,我在南京西路上攔住路人,打聽「綠楊村」的新店址時,身後突然冒出一句上海話:「儂就一直跑、一直跑〈上海話「直走」的意思〉……」。聽到老一輩上海人的慣用語法,我有如見到久違的鄉親,感動得幾乎掉下淚來。

或許同是老店的主顧,拄著拐杖、頭髮銀白的老奶奶,不厭其煩地用上海話夾雜普通話指引方向,直到確定我聽清楚了地點之後,她才顫巍巍地踩著碎步離開。

多虧路人熱心幫忙,停留上海期間,除了吃到「綠楊村」的糕點、包子,我還陸續將以鳝絲麵、菜肉餛飩、生煎包聞名的幾家老店一一找回來,重新置入腦海中的美食地圖裡。

雖然擁有滬上人家世代累積的消費群,但家喻戶曉的老字號小吃店,面對前來搶食市場大餅的各國商家,也不得不將房租飆升的黃金店面拱手讓出,搬往人車較為清冷的街區繼續營生;忠誠的顧客只能像我一樣跟著老店跑……

大車拼  

〈圖說:上海多數黃金店面都由國際名店占據。〉

回顧上海的第一波搶店潮,約莫發生在90年代末期,戰火是由來自美國的肯德基和麥當勞燃起。當時上海的街景多半灰撲撲的顯不出亮點,但由於漢堡、炸雞的戰火延燒,使得一

些原本老舊的店面陸續換上新妝,不多時,上海的精華路段和商場都見得到美式速食的店招.......

美國老大哥在前方殺出血路,後方跟隨者雖然戰況慘烈,可幾家摸對了上海人胃口的連鎖店──包括日式拉麵、速食,台灣豆漿和茶座,以及美式咖啡館等餐飲名店都搶攻下立足之

地。單純想嘗試新鮮口味的大陸人,當時可能想都沒想到,在吃吃喝喝之餘就完成了一件大事──與國際接軌!

大車拼  

〈圖說:原本灰撲撲的老街因為美式速食店進駐而增添了亮點‧〉

一直以來,上海就是中國的時尚之都,曾經華洋雜處的歷史背景,使得當地人對外來新事物的敏感度及接受度相對較高──「新天地」興起中西合璧的酒吧文化;「L」、「C」開頭的高價名牌,提供與國際潮流零時差的服飾與皮件,都適時滿足了吃飽喝足還有餘力追求品味的上海人。

究竟上海人有多麼崇尚洋玩意?從他們現今仍然沿用「挺洋氣的」來形容一個懂時尚的人,便可看出端倪。早年在上海逛百貨公司,就因為試穿衣服時,一旁閒著沒事或喝茶聊天的櫃姐、櫃姨總是眾星拱月般,左一句「挺洋氣的」、右一句「挺洋氣的」將人捧上了雲端,讓人失心買下許多至今連吊牌都沒拆的服飾!

重回上海購物,當年圍攏著客人品頭論足的櫃姐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由外資企業所培訓出來的帥哥、正妹。他們的推銷術語和接待禮儀,已然跳脫昔時的中國味了。

百貨服飾經營國際化,帶來更多人潮與錢潮。深獲「小資男女」喜愛的UNIQLOZARAH&M等幾家平價名品,也加大力道在上海展開布局。繼美式速食之後,上海的第二波搶店風潮,就由來自日本、西班牙、瑞典的平價服飾掀起,不同國籍的企業互別苗頭,情況恰似當年列強在十里洋場劃地租借一般。

大車拼  

〈圖說:UNIQLO在上海南京西路的旗艦店不僅外觀氣勢恢宏店裡的商品也很豐富‧〉

和中國開放之初,外資企業先來台灣吸取經驗再西進大陸不同,這回UNIQLOZARAH&M選擇先在對岸下錨。因此前幾次到上海,我都像跑單幫一樣,在各大商圈平價名品的門市和旗艦店裡掃貨;倒不是我深具小資情懷,而是替咱家最時髦的二姐大採買。

當年在上海當台幹,為了要獎勵部屬,每次返台休假,我都請二姐代為採購耳環、項鍊、領帶等飾品當伴手禮,送給對台灣產品十分嚮往的當地同仁;只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多年後,我卻得利用旅遊大陸的機會,到上海蒐購最in的服飾來回報二姐。

去年年底UNIQLOZARA終於在台北正面交鋒,還各自繳出亮眼的成績單。平價名品兩岸車拼,台灣果然沒漏氣。除了幫忙創造業績的二姐樂不可支;卸下採購職務的我,也因為今後到大陸趴趴走,回程行李不再沉重而大大鬆了一口氣!

〈本文刊登於2012.02.02聯合報繽紛版〉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ysuyu5 的頭像
andysuyu5

蘇冠昇的背包客生活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