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大陸趴趴走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進入大理古城一家旅店,新來的接待員不認識常客。我請他聯絡人在麗江分店的老闆。接過電話,如同好友對談:「老闆,我是『你又來了』的那個台灣人。」電話那頭,傳來店東多年不變的招呼:「你又來了!歡迎,歡迎。」接著,我把電話遞給櫃台,讓主人交代員工怎麼處理老顧客的房費……所以,再寫大理並非炒冷飯,我是每隔一陣子就會去轉轉。

蒼山為背景盛開的櫻花.jpg

〈圖說:每隔一陣子就到大理轉轉,春天的櫻花當然沒錯過。〉

初次造訪大理,多少受到金庸影響。尤其《天龍八部》裡詳述,大理古國段氏皇族獨步武林的—陽指,讓人「面帶笑容死得很舒服」的功夫,相信「金粉」們無不入迷。就像《臥虎藏龍》一心想要去闖蕩江湖的玉嬌龍,喜歡閱讀武俠小說,心中也有個「江湖」的我,當然先把神秘的大理納入趴趴走行程。

早年,大理四座城門牢牢鎖住居民千百年來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進了城,東瞧西瞧沒見到半個飛簷走壁的武林高人,倒是經過一家清真餐館,被門前高掛著開腸破肚的牛羊,仿如一場江湖廝殺方才結束的景象給嚇壞了。想吃碗牛肉麵,大俠我還得壯起胆子,雙腿微顫穿過屠宰場般的入口!

粉紅背心綠長褲的古裝小販.jpg

〈圖說:大理至今仍有不少人堅持傳統,衣著仿如古裝電影裡的臨演。〉

步出餐館,撞見一個白族婆婆,她身穿藏青傳統服飾,手上拎著一包點心,仔細一瞧,塑膠袋裡裝的不是包子饅頭,而是長條麵包。原來,古城裡除了東方武林,還有一群西方俠客聚集在舊名護國街的洋人街上。江湖中傳言,這些金頭髮綠眼珠的異地高手,無論男女皆身懷「Killing me softly with love song」絕技,只要他們使出軟綿掌,傾慕者便會癱在溫柔情歌中不能自己!幸好,在下向來桃花缺缺,雖然廝混洋人街多時,終能保住小命。

洋人街上的瀟灑遊俠.jpg

〈圖說:雖然洋人街上的西方遊客大幅減少,還是可以見到三五成群的帥哥。〉

不過,如同採買麵包的那位白族婆婆,這些夜夜笙歌的遊俠除了情留大理,他們帶來的吃食,也同時征服當地所有老小,連我這個台客都很難抗拒,正統西式糕點的美妙滋味。

就說那家以門牌號當店招,由德國人經營的麵包店吧。

文章標籤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午,火車抵達滿州里。在公車站等待進城的時候,身旁兩個女生一下子自拍,一下子互拍,小麻雀似的嘰嘰喳喳。接著,其中一位來到我面前開了口:「大哥,幫咱倆照個相好嗎?」我接過手機,心底的OS是:衝著這稱謂,要我拍十次都願意。

滿州里俄式建築.jpg

〈圖說:滿州里隨處可見顏色鮮亮如童話世界的建築〉

先前遊大陸,有過幾次冷不防地被喊「大叔」,雖然對這樣的尊稱「打死不認」,但總是保持風度笑臉以對。近年來,隨著台灣藝人及電視節目在對岸走紅,兩岸的流行語彙逐趨同步,當地人〈尤其是90後的新世代〉對熟男、輕熟男的稱呼也多由「大叔」改口為「大哥」了。

就這樣,心情超好的「大哥」,與兩個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就讀的妹妹──小玲和小莉一路聊到滿州里市區。下了車,三人無意道別,於是相約共進午餐。

不同世代的背包客,旅行方式截然不同:大學生從網路看照片、訂旅館,進了城即可辦理入住;我呢,習慣眼見為憑,花了點時間走走逛逛才找到合意旅店。

滿州里俄式風格車站.jpg

〈圖說:滿州里火車站也有濃濃的俄式風情〉

我的住處離餐廳不遠。吃過午飯,妹妹們要求順道參觀房間〈因為CP值實在超乎想像〉。進入我的大套房,兩位女生誇張地抱怨,她們的房間既小且貴,真是虧大了!

老鳥出招,菜鳥由衷佩服,接下來包車出遊當然交由「大哥」承辦。其實,兩個女生早利用網路與一位個體戶司機有過聯繫,但我再給她們上一課:「現在正逢旅遊淡季空車滿街都是,隨時攔一部車,價錢肯定比網路上便宜。」

第二天一早,我們在街邊攔車,司機開價果然比網路上少了兩成。三人交流了「占到便宜」的眼神,隨即上車展開滿州里一日遊。

滿州里套娃廣場餐廳.jpg

〈圖說:套娃廣場上大小套娃多不勝數〉

中俄邊境長達數千公里,口岸眾多,滿州里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北接俄羅斯,東依興安嶺,確實適合「逛草原看綿羊」的年輕女生。老鳥背包客則多青睞白山黑水的「三河」──漠河、黑河、綏芬河。漠河打著中國最北村落「北極村」的旗幟,近來夯到不行;黑河以遼闊的黑龍江與俄國為界,隔江眺望對岸俄羅斯城布拉格維申思克,異國風情盡收眼底;綏芬河是濱綏鐵路的終點,同時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接軌,老火車站設有國際線候車廳,已被列為保護級文物。

滿州里草原木屋.jpg

〈圖說:滿州里大草原小木屋點綴其中〉

原本,我是計畫到綏芬河,站上月台來一齣穿越劇,感受俄國大師筆下,白雪覆蓋的西伯利亞大地裡,由列車串連人生起落聚散的文學氣息。哪知道,上網搜尋旅遊攻略,思緒卻一下子飛躍至十萬八千里外的希臘去了………

文章標籤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昆明到瀘沽湖路過麗江,怕見「老友」容顏已改,進不進城心裡有著煎熬。十多年前,我曾經走一回昆大麗〈昆明、大理、麗江〉,記得當時做了個決定:不帶行李、相機、記事本,只帶著一個盥洗包,就從上海直飛昆明。之所以說服自己用最精簡、瀟灑的方式旅行,主要是配合「時光凍結在上個世紀」的景點──麗江。

麗江  

〈圖說:古城灰瓦起伏宛如海波浪遼闊壯觀。〉

原以為「沒帶走一片雲彩」離開了麗江。可後來陸續造訪中國古城名鎮──在皖南宏村,看見被喻為牛腸,環繞全村的人工水圳,腦海中就浮現「東河」「西河」分流出穿家走巷的清澈渠水;雨後漫步鳳凰古城,踩踏在發亮的石板路上竟分了神,以為下一步就到「大石橋」;登上平遙城牆,俯視舊城裡身著藍布衫的老嫗,也彷彿見到納西婆婆的背影………這才發覺,原來中國唯一沒有城牆的古城──麗江,鎖不住的人聲、光影和氣味,當年全跟著旅人出了城。五年、十年過去,牢貼在心底的麗江印象依然鮮明無比。

  

麗江  

〈圖說:穿家走巷的渠水環繞古城有如水都。〉

麗江

〈圖說:納西婆婆的傳統披風,有披星戴月的涵義。〉

重返雲南,最終決定進麗江暫歇再往裡走。從桃園飛昆明,先吃了碗過橋米線才搭晚班機到麗江。登機、出關,舌尖上米線餘香猶存,人就入住城裡旅店。和當年光靠大巴士長途拉車相比,如今麗江機場、鐵路通暢,對遊客而言,距離已不是問題‧‧‧‧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1933年發表了小說《失去的地平線》。這本蜚聲全球的名著不僅暢銷還改編成電影。故事源起於四個英國人所搭乘的飛機被劫,迫降在一個雪山疊嶂的祕境。作者先讓劫機男子在臨終前告知主角:「此處是西藏的香格里拉。」再藉由主角描述香格里拉仙境般的景致,以及漢人、藏族和睦相處無爭無憂的極樂氛圍。

香格里拉  

〈圖說:香格里拉景區裡的雪山彷如小說中的藍月谷。〉

小說中除了指出故事的發生地──青藏高原,還提到「三江併流」的地理景觀。因此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西南部居民不斷按「書」索驥,尋找詹姆斯希爾頓筆下,那一方令人嚮往的人間淨土。

2001年雲南省政府率先宣布香格里拉就在該省的中甸縣〈金沙江、怒江、瀾滄江併流的腹地〉,中國國務院也批准中甸更名為香格里拉。但曾經與中甸競爭的雲南省怒江州、麗江縣和四川省稻城縣的不平之鳴依然難息。到了2010年,川滇藏政府聯手把餅做大,將三省交會處結合為「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如此大家都分得一杯羹。

香格  

〈圖說:鳥瞰災後的千年古城獨克宗,令人感慨惋惜。〉

然而,搶得先〉機的中甸風光不過數年,因為,2014年元月一場大火將縣城裡已有一千三百年歷史,曾經是茶馬古道樞紐的獨克宗古城燒掉大半。有著「月光之城」美譽的千年古城,反倒成了香格里拉景區一道難以抹滅的傷疤。

這回重遊雲南路過麗江,與旅店老闆阿飛提及香格里拉,巧的是,阿飛在香格里拉有家正對古城的分店。在他的鼓吹之下,我將行程稍作更改,懷著探視傷患的心情,臨時起意走了一趟香格里拉。

香格  

〈圖說:古城大佛寺旁矗立著號稱世上最大的經筒。〉

長途巴士於日落時分抵達香格里拉。找到阿飛的旅店,我放妥行李便立馬奔向古城,氣喘吁吁地踩了數十個石階攀上大佛寺,裡外端詳這座逃過火劫的重要建築;相較於大 佛寺的靜穆,佛寺旁矗立著號稱世上最大經筒的平台上,則傳來「嗡嗡嘎嘎」混雜的低沉「人氣」──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前,我在對岸當「台勞」。昔時異地生活條件不如今日,外來人還得苦熬「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無奈,因為中共在文革期間「破四舊」將宗教集會、民俗節慶「破」得很徹底,連一線城市上海也難以感受到節日氛圍。

中國經濟起飛後,民眾開始講究過節,尤其在商人的推波助瀾之下,不僅情人節、耶誕節沒放過,甚至還新創了「光棍節」讓消費者撿便宜、商家搶業績;至於信仰方面,有些人賺飽了荷包開始尋求心靈慰藉,兩岸宗教交流因而更見頻繁:知名高僧成為空中飛人、電子業老董遠從山西迎來關公遶境巡遊、台灣媽祖信徒經常跨海祈福的湄洲島也整建成觀光勝地與宗教聖地兼具。這回到東北,尤其是以保存多座沙俄時期教堂聞名的哈爾濱,免不了要接觸當地的外來宗教。

端午節  

〈圖說:聖蘇菲亞教堂是哈爾濱的著名地標,白天夜晚都美麗。〉

哈爾濱的教堂都帶著幾分滄桑,美得令人屏息。但頂著綠色洋蔥頭,堪稱哈爾濱地標的聖蘇菲亞教堂已改成博物館,裡面陳列舊文件及老照片;造訪被認定是希臘東正教教堂基本樣式的聖母守護教堂,雖然挑個星期天卻吃了閉門羹;距離聖母守護教堂不遠的「尼埃拉依」才終於看見教堂大門敞開,牧師主持禮拜的宗教活動。東北地區宗教信仰熱絡程度顯然不若華南沿海地區,但歷經中國近代動盪歲月,哈爾濱幾座百年教堂至今維護良好著實令人欣慰。

端午節  

〈圖說:聖母守護教堂滄桑精巧美得令人屏息。〉

我的教堂之旅不僅在白天進行。從住宿的青年旅館往聖蘇菲亞教堂得走上十幾分鐘,但每晚飯後,我都散步到教堂廣場,觀賞燈光投射下璀璨奪目有如貼上金箔的老教堂,同時聆聽一旁的樂團演奏。

端午節  

端午節  

〈圖說:夏日的哈爾濱變身音樂之都處處有樂團演奏。〉

夏季的哈爾濱儼然由冰城變身音樂之都,除了白天中央大街不停播放俄國歌謠,到了黃昏,馬迭爾賓館陽台上,樂手就對著大街表演薩克斯風及電子琴。短短十來分鐘的夜間漫步,居然有四、五組樂團可邊走邊欣賞,如此音樂藝術節般的氣氛,讓原本打算找個小城,避開端午人潮的我說服了自己:就留在哈爾濱繼續浪漫下去‧‧‧‧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起哈爾濱,多數人會想到每年隆冬豋場的「冰雪節」,以及觀光客湧入冰城,打著哆嗦還猛嗑冰棍〈冰棒〉的有趣畫面。

哈爾濱

〈圖說:哈爾濱中央大街上全天都可看到遊人猛嗑冰棒。〉

我不是在冬季造訪哈爾濱,北方天寒地凍的奇景雖然錯過,卻沒忘記品嘗奶味十足的冰棍。從早到晚,百年老店「馬迭爾賓館」門前人頭鑽動,在這裡,除了人手一支冰棒,還有遊客排隊等著買大列巴──俄式麵包和吃西餐。

  哈爾濱  

〈圖說:櫥窗裡包裝成伴手禮的大列巴。〉

哈爾濱曾在十九世紀末遭受沙皇俄國侵略,遺風流傳至今,吃西餐儼然成為旅遊哈爾濱的熱門選項。幾家名氣響亮的俄式西餐廳,就坐落在中國十大名街之一的「中央大街」上。

全長約1500公尺的「中央大街」,路面由石塊鋪成,街道兩旁除了綠樹成蔭,還匯集數十棟不同時期、不同派別的西洋建築。漫步在這樣一條充滿異國氛圍的道路上,品嘗口味百年不變的俄式大餐,其實還滿符合「東方莫斯科」的情境。

    哈爾濱

〈圖說:漫步中央大街可感受東方莫斯科風情。〉

正宗的俄式餐廳,不論從建築外觀或內部陳設,皆看得出走過歷史的痕跡──有的店外牆爬滿藤蔓,屋內貼著泛黃照片,溫馨好似昔時民家;有的店大廳垂掛豪華水晶燈,氣派猶如俄羅斯豪宅。

哈爾濱

〈圖說:哈爾濱的西餐廳內部裝璜豪華有如俄式豪宅。 〉

雖然在食材處理和擺盤方面,哈爾濱的西餐不如法國、義大利等歐洲料理來得精緻,但口味上卻凸顯了北國豪邁粗獷、調味簡單的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罐燜羊肉」莫屬──罐燜羊肉菜如其名,就是將切塊羊肉與多款蔬菜入罐燜煮。上桌的罐燜羊肉,瓦罐黑黑油油,乍看並未激起食慾,但嘗一口濃稠湯汁沾著切片的大列巴,卻讓人驚嘆連連。

哈爾濱

〈圖說:罐燜羊肉賣相普通口味卻超乎預期。〉 

至於褒貶不一的奶油白菜捲,或許因為出菜溫度難以掌控,我吃到的是,涼涼的白菜淋上溫溫的奶油,與熱呼呼的關東煮式高麗菜捲落差很大;還有,稱得上東北特產的馬哈魚,由於先用鹽醃保鮮,口感也讓鍾情「現流」海魚的台客老饕評不出高分。

哈爾濱  

〈圖說:奶油白菜捲也是俄式大菜之一。〉

雖然中國物價翻了好幾倍,但哈爾濱的西餐消費尚稱合理。點一份主菜,搭配紅菜湯及土豆〈馬鈴薯〉沙拉,要價大約台幣四、五百元,如果不是大胃王,這一套吃下來就夠撐了。

吃飽喝足,遊客通常會帶上幾串紅腸和大列巴當伴手禮,然後向冰城揮手說拜拜;而我,遊完中央大街所在的道里區,還續攤到哈爾濱另一個城區──老道外,目的是探尋那些「穿洋裝的中國建築」………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久前家中遭竊。一個存放美金、人民幣的旅行專用皮夾被偷,害我一下子損失了好幾萬。所幸,小偷不識貨,沒把和錢包放在一起的三幅國畫一併帶走,否則「災情」將更加慘重。

20140908_092132.jpg  

其實,這些年為了照顧年邁老母,除了旅行次數減少,也沒有先前的閒情逸致,去賞玩收藏的字畫。再說,我們母子深居中部山區濕氣很重,這對需要乾燥環境的字畫也不盡理想。看著逃過偷兒魔爪的字畫,心中突然興起一個念頭:不如將它們交給懂畫、愛畫的同好去珍藏………

提到賣畫,腦海裡就浮現,在上海書畫拍賣業界頗具知名度的「劉老師」。當初結識劉老師,是一位台商見我剛到上海就一頭栽進水墨畫圈子,深怕又有呆胞吃虧上當,所以介紹個專家給我。

上海老友  

〈圖說:遊走大陸對水墨畫般的風景特別有感覺。〉

劉老師名氣雖大,但個性謙和又樂於助人,每次拍賣會預展只要我開口,他一定抽空陪我去看畫。從畫作有無破損、修復,畫家落款、印泥濃淡〈官宦之家所用的印泥可長保鮮豔〉,以及名人題跋適當與否?他都不吝指導。而且,每次看完預展,他總不忘提醒我:「多看少買啊!」可我這個人,一旦耽溺某項嗜好,哪聽得進身邊的忠告,像這次要脫手的三幅畫全都是背著老師買的。

上海老友  

〈圖說:這水中倒影是江西某公園裡的黃昏景致,多像一幅國畫啊!〉

決定飛一趟上海。出發前先打了個電話,老友不僅一下子就認出我的聲音,還問及抵達時間準備開車到浦東接機,但我不願見他為晚班飛機在夜裡奔忙,只好騙說已經連絡好朋友來接我。

飛抵上海,隔天早上就到了老師的辦公室。他一邊展開卷軸看畫一邊問我:「要怎麼處理這些畫?」我約略提了一下價格,視線停留在畫作上的老師卻冷冷地說:「割肉〈賠錢〉賣呀!」聽到這句話,我整個人都愣住了,因為,其中一幅我確實是打算賠本出售的。當老師看完畫後抬起頭對我說:「如果信得過,就全權交給我處理吧!」我隨即回答:「會來找你,當然是信得過。」

接著,老師拿畫步出辦公室。約莫過了二十分鐘,他兩手空空回來‧‧‧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門戶大開初期,帶著大筆資金東來的西方投資者之中,還夾雜了不少好奇心大過經濟實力的背包客,想跟著一探當時仍十分神祕的國度。這些多半年輕又氣味相投的旅人,不約而同地在幾個小城逗留,其中廣西陽朔和雲南大理都因為聚集了大量外國背包客,而出現一條與當地鄉土味頗有落差的「洋人街」。

大里  

〈圖說:早年洋人聚集的大理洋人街〉

第一次造訪大理,我就投宿洋人街上的賓館,因而頗能感受到周遭無所不在的異國風。當時,每天出門,總有路過「加德滿都」的錯覺──嬉皮般長髮披肩的洋人隨興閒坐街邊,有的獨自哈菸、有的一夥人聊天打屁、有的還邊喝酒邊彈吉他……湊在一起吃喝玩樂的一群人,使得整條街滿溢著西洋節慶般的氣氛;我呢,光是回應街道兩旁的熱情招呼就一路「嗨!」個沒完、揮手也揮到手痠。

大理  

〈圖說:今天,大理洋人街上的洋人寥寥可數。〉

初遊雲南,走的是大眾化行程「昆大麗」〈昆明、大理、麗江〉,停留各景點的天數不多,因此離開大理時,只匆匆帶走蒼山雪、洱海月的旖旎畫面,以及那一批住遊在洋人街令人欣羨、快樂似神仙的旅者笑容。

大理  

〈圖說:與大理古城相伴的洱海景色十分迷人。〉

好些年過去了,中國著名景點泰半留下我的足跡。可午夜夢迴時,總有個聲音喚著我回去看看那教人難忘的旅地──大理。所以,這次再訪雲南,一開始便決定捨棄爆紅的麗江,直接從昆明搭乘火車一路奔向大理………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前造訪昆明,是為探訪在當地做市調的台商朋友。幾位台灣人在市區租了房又請了阿姨,三餐當然以台灣味為主。不過,朋友還是沒忘請我一嘗,雲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過橋米線。

或許時日已久,味蕾中過橋米線的味道,已被太多南北美食所掩蓋。這回再訪昆明就下定決心,要將當地幾家過橋米線名店的好滋味溫習一遍。

到昆明  

〈圖說:尚未加入米線的過橋米線,高湯和配料看起來格外豐富。〉

在青年旅館打聽附近最夯的米線店時,櫃檯員小朱不以為然地回應:「與其吃名氣,不如吃得實在。」小朱的建議頗能說服人心,於是,我當場改變主意,中午就跟著他穿街走巷,來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餐館。

招牌毫不起眼,生意卻好得像在辦宴席的小店,午餐時段座無虛席。好不容易落了座,店員立刻端上生肉片、豬腸及鵪鶉蛋等幾碟過橋米線的配料。當我正忙著拍照的時候,緊接送來熱湯和米線的大嬸,在忙亂中還不忘盯著生客嗓門一拉:「快別顧著拍照,先放料,免得待會兒湯冷了東西燙不熟!」

到昆明  

〈圖說:雖然各家名店各有賣點,但基本上過橋米線的用料都大同小異。〉

過橋米線「拿熱湯燙米線」的吃法流傳已逾百年,創始者據說是一名賢慧妻子。當年她為了讓寒窯苦讀的相公,在嚴冬裡吃到熱呼呼的餐點,一天送食,就想出用砂鍋裝滿雞湯,另備容器裝米線及配料,當丈夫要進食時,再將兩者混合成一碗熱騰騰的米線湯。由於雞湯表面一層油膜阻斷了熱氣,具有保溫效果,二來湯、料分開,可避免主食因長時間擱置被泡爛的情況。果然,料鮮味美、口感爽脆又保有燙口溫度的「過橋米線」從此成為雲南人百吃不厭的在地美食。

傳說中的主人翁,因為吃了妻子苦心烹調的米線,終於金榜題名。這天,走進昆明最知名的過橋米線店,菜單上的各式米線就用狀元、進士、舉人等不同功名來分等級──其中狀元米線要價最高,搭配的食材包括松茸、北極貝、腰花、火腿、竹筍等山珍海味。狀元、進士兩款過橋米線除了用料高人一等,還隨餐附加一盅雲南的另一款傳統美食──汽鍋雞;這樣的搭配法與小店裡,客人多點一盤烤豆腐來配米線的風味截然不同。

到昆明  

〈圖說:高價的過橋米線通常會搭配汽鍋雞或龜苓膏,但一般單碗過橋米線即可吃飽。〉

歷經百年,過橋米線至今依舊遵循「先放生,後放熟」「先放葷,後放素」「先吃米線,後喝湯」的吃法,不過在配菜方面,各家餐廳可是費盡心思力求變化,像近來流行的肥牛、藥膳和三鮮都出現在菜單上,如此不僅滿足了老饕嘗鮮的心態,也吸引更多觀光客進門……

我在步行街附近一家著名連鎖店吃米線時,鄰桌就有個導遊帶領一對洋人來消費。年輕導遊用連我都聽得清楚的流利英文,向客人介紹各款過橋米線──除了搭配米線所用的幾種葷素材料,導遊還特意強調將生肉放進熱湯裡「浸泡」的吃法……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叢林之一的塔爾寺,距離青海省會西寧市25公里,加上寺裡的藝術三絕──酥油花、壁畫和堆繡遠近馳名,因此每天吸引成千上萬遊客到訪。

畫唐卡的喇嘛  

〈圖說:青海塔爾寺裡,手工精細色彩瑰麗的酥油花。〉

為了避開有如大賣場的人潮,我繞道爬上寺院後方的斜坡,與幾位閒坐在僧房矮牆上的老喇嘛,一起俯瞰一群群緊跟著三角旗幟,穿梭在各個佛殿的旅行團遊人。傍晚時分在僧房前觀看來客、數數人頭,彷彿成了老喇嘛的例行功課。

雖然幾位喇嘛都慈祥和藹,但對於專程為「三絕」而來的我卻助益不大,因為,溝通了老半天仍是雞同鴨講〈我說普通話,他們用藏語回答〉,失望之餘只能再度走入人群,乘機多聽聽導遊們的精采解說……

塔爾寺三絕中,應以酥油花的製作難度最高,因為要將冰凍的油脂,加以揉捏、塑像、上色,過程中,除了靠功夫還得有誠心。據說,在冬季做酥油花,喇嘛們仍不時將雙手浸泡在冰水中以防止酥油融化。

堆繡是塔爾寺獨創的藝術之一。傳統堆繡製作是用各色綢緞剪出所要的形狀,再以羊毛或棉花充填,最後才在布幔上加繡些佛像、花卉、山水、鳥獸來點綴;在台灣,喜慶之家所懸掛的「八仙彩」橫幅有些效果類似堆繡,不過藏式堆繡作法更講究也更富有宗教故事性。

畫

〈圖說:青海塔爾寺歷史悠久,連木質的轉經輪都美得有如藝術品。 〉

塔爾寺的壁畫有彩繪於布幔上,也有直接畫在牆壁和棟梁的。雖然藏式繪畫顏料採用石質礦物,色彩鮮豔經久不變,但由於佛殿裡光線並不充足,而且參觀的遊客一批催趕著一批,實在很難讓人駐足仔細品味絕美畫作。

屹立於蓮花狀山坳數百年,塔爾寺不僅宮殿式外觀氣勢磅薄,內部珍藏更等同一座文物精品薈萃的藝術寶庫,不過隨著觀光客走馬看花,終究只能欣賞其中一小部分。意猶未盡的我,決定走一趟當代藏族藝術之鄉──同仁。

同仁,藏語稱熱貢,是青海數一數二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眾所公認「熱貢藝術」的發祥地。該地區因長期培養出無數雕塑、繪畫等藝術人才而備受讚揚。

從西寧出發,我鎖定的目標就是,收藏熱貢藝術品最集中,也最受觀光客歡迎的同仁典型寺院──吳屯村的上庄寺和下庄寺。

隔著大馬路,相距不遠的上、下庄寺遊逛起來十分方便。前往寺院途中,有個年輕的喇嘛前來為我引路。當我還在享受這少有的待遇時,卻不知不覺被帶到寺院旁的一處民宅。一對中年夫婦站立廳前迎接訪客,待我進入屋內,夫妻倆便合力掀開大廳中的一張塑膠帆布,

畫

〈圖說:巨幅唐卡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當然價值不斐。 〉

接著一幅長達數公尺的唐卡就呈現眼前‧‧‧‧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