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叢林之一的塔爾寺,距離青海省會西寧市25公里,加上寺裡的藝術三絕──酥油花、壁畫和堆繡遠近馳名,因此每天吸引成千上萬遊客到訪。

畫唐卡的喇嘛  

〈圖說:青海塔爾寺裡,手工精細色彩瑰麗的酥油花。〉

為了避開有如大賣場的人潮,我繞道爬上寺院後方的斜坡,與幾位閒坐在僧房矮牆上的老喇嘛,一起俯瞰一群群緊跟著三角旗幟,穿梭在各個佛殿的旅行團遊人。傍晚時分在僧房前觀看來客、數數人頭,彷彿成了老喇嘛的例行功課。

雖然幾位喇嘛都慈祥和藹,但對於專程為「三絕」而來的我卻助益不大,因為,溝通了老半天仍是雞同鴨講〈我說普通話,他們用藏語回答〉,失望之餘只能再度走入人群,乘機多聽聽導遊們的精采解說……

塔爾寺三絕中,應以酥油花的製作難度最高,因為要將冰凍的油脂,加以揉捏、塑像、上色,過程中,除了靠功夫還得有誠心。據說,在冬季做酥油花,喇嘛們仍不時將雙手浸泡在冰水中以防止酥油融化。

堆繡是塔爾寺獨創的藝術之一。傳統堆繡製作是用各色綢緞剪出所要的形狀,再以羊毛或棉花充填,最後才在布幔上加繡些佛像、花卉、山水、鳥獸來點綴;在台灣,喜慶之家所懸掛的「八仙彩」橫幅有些效果類似堆繡,不過藏式堆繡作法更講究也更富有宗教故事性。

畫

〈圖說:青海塔爾寺歷史悠久,連木質的轉經輪都美得有如藝術品。 〉

塔爾寺的壁畫有彩繪於布幔上,也有直接畫在牆壁和棟梁的。雖然藏式繪畫顏料採用石質礦物,色彩鮮豔經久不變,但由於佛殿裡光線並不充足,而且參觀的遊客一批催趕著一批,實在很難讓人駐足仔細品味絕美畫作。

屹立於蓮花狀山坳數百年,塔爾寺不僅宮殿式外觀氣勢磅薄,內部珍藏更等同一座文物精品薈萃的藝術寶庫,不過隨著觀光客走馬看花,終究只能欣賞其中一小部分。意猶未盡的我,決定走一趟當代藏族藝術之鄉──同仁。

同仁,藏語稱熱貢,是青海數一數二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眾所公認「熱貢藝術」的發祥地。該地區因長期培養出無數雕塑、繪畫等藝術人才而備受讚揚。

從西寧出發,我鎖定的目標就是,收藏熱貢藝術品最集中,也最受觀光客歡迎的同仁典型寺院──吳屯村的上庄寺和下庄寺。

隔著大馬路,相距不遠的上、下庄寺遊逛起來十分方便。前往寺院途中,有個年輕的喇嘛前來為我引路。當我還在享受這少有的待遇時,卻不知不覺被帶到寺院旁的一處民宅。一對中年夫婦站立廳前迎接訪客,待我進入屋內,夫妻倆便合力掀開大廳中的一張塑膠帆布,

畫

〈圖說:巨幅唐卡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當然價值不斐。 〉

接著一幅長達數公尺的唐卡就呈現眼前‧‧‧‧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揚州  

近年來大陸的電影票房屢創佳績,可見中國人喜愛看電影的程度,一點都不輸給擁有「寶來塢」而自豪的印度。

相較於印度人獨鍾歌舞片,捧起自家電影非常給力的中國人,對於影片類別倒是不太挑剔。先前叫好叫座,由舒淇、葛優主演的「非誠勿擾」是文藝愛情片;近期賣翻了的「泰冏」及「西遊」皆屬喜劇片。

除了電影,古裝電視劇「步步驚心」「甄嬛傳」也迷倒大批台灣觀眾。雖然大陸沒有「xx塢」……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選擇搭乘中國東方航空到昆明轉機再飛緬甸。夜裡抵達昆明之後,由東航提供一晚住宿,隔天一早才飛仰光。

第二天早上,飯店派車送我到機場。在check in櫃台,面孔白淨、表情嚴肅的小姐告訴我:「先生您走不了啦。」我問:「為什麼?」她說:「你沒辦簽證也沒邀請函,我們是不能放行的。」我當場失控提高聲調:「咱們台灣人只須辦落地簽證啊,如果行不通,早在桃園東航就該把我攔下來,怎麼人都入境中國才說不能飛呢?」

緬甸行  

〈圖說:緬甸行出了狀況,我只能先停留昆明天天賞鳥。〉

「先生,確實是不行的,現今緬甸當局管制相當嚴格,如果旅客沒簽證我們硬是放行,你我都得挨罰呀!」見我大聲小叫,湊上來的櫃檯主任做了最後裁斷。

在台灣購買機票時,旅行社的售票員只提醒我台胞證要加簽,並未要求我一併辦理緬甸簽證,而且網路上的訊息也是,台灣人到仰光申請落地簽證即可,因此,我只加簽台胞證就飛了。

由於東航不是天天直飛台灣,雖然我在機場急得跳腳,卻不能改變進退兩難的窘境。不過,東航這張機票允許乘客,進出昆明時皆可停留一個星期。所以,我當場做了決定:先留在昆明把緬甸簽證辦妥再說。

緬甸行  

〈圖說:每年都飛到昆明過冬的紅嘴鷗,是滇池最迷人的主角。〉

聽到我的決定,貼心的櫃檯主任不僅拿來一部可以直通台灣的電話,讓我趕緊與旅行社聯繫,還給了我一張紙條,上頭寫著緬甸領事館的地址──世紀新城。但一個外地人哪知道,世紀新城是昆明數一數二的大社區,當我在上百棟大樓之中奔走到腿軟,找到緬甸領事館時,只見門上寫著辦公時間「09:30-14:00」。一看手表,已是下午兩點半。門衛瞧我氣喘吁吁,還特意步出大門提醒:「明日請早。」

第二天一早趕到領事館,全館人員都已經知道有個流落昆明的台胞。原來台灣的旅行社擔心我成為中、緬之間的人球,連續打了好幾通電話到領事館追詢我的下落‧‧‧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泰國小姐      

Loy Krathong Festival」是泰曆中僅次於潑水節的第二大節日,每逢佳節,泰國各地都舉行民俗活動,以酬謝水神一年來的辛勞。

旅人在曼谷市區,雖然看不到放水燈及遊行,卻也同樣感受到節慶的氣氛----捷運「國家體育場」站寬敞的天橋上,供佛盆花設計的「花藝比賽」和小朋友充當主角的「小小選美會」,就在午後熱鬧登場。

由一大票啦啦隊護航的選美會,明顯比靜態的花藝比賽更受歡迎‧‧‧‧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期「中國三大火爐」是指長江沿線的南京、重慶和武漢,後來添加長沙、杭州、南昌、上海便湊足了「七大火爐」。近年大陸各省將「城鎮化」列為重點,已開發的大城市不分南北,像北京、天津、石家莊、西安,和老榕處處的「榕城」福州也紛紛加入夏季酷熱「火爐」大城行列。

先前到上海辦事,碰巧遭逢火爐升溫。任務完成之後既不想成天待在冷氣房,又沒有勇氣像弄堂裡的大叔一樣,穿著四角內褲、露兩點,手搖紙扇到處閒晃乘涼,最終,只好接受朋友建議走一趟青海避暑去!

從華東最大都會到達青藏高原第一大城,我原本以為會片刻不留地逃離市區。但同樣是艷陽高照,步出西寧火車站最先入目的一片傘海,卻令人心境清涼。

青海  

〈圖說:西寧火車站前撐起五百萬大傘的撞球場,是旅客的臨時候車室。〉

穿過站前廣場,我特地擠進撐著數十把大傘的空地一瞧──原來,有紅有藍的遮陽傘底下擺著十幾座撞球檯。克難式的撞球場就充當旅客的候車室及行李寄放處;陪著撞球的老闆,手握球桿還一邊幫客人留意列車是否進站。

西寧自古即為内地通往西藏的中繼站。因此,每當列車進出,大得像機場的車站彷彿都要來一次蝗蟲過境。說句實在話:與其在人滿為患的候車室裡吹冷氣,我寧可在車站外頭的「500萬」大傘下打撞球苦中作樂呢!

在西寧落腳之後,劉家昌大師的「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便無時無刻縈繞耳邊,可三天都過去了,我卻一步也沒離開過城區──除了西寧少見摩天大樓的壓迫感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莫家街和水井巷裡太多好料把人給絆住了。

青海  

〈圖說:莫家街的美食數不清,先給各位瞧瞧比鍋蓋還大的餅。〉

回族的肉品都經過特別處理,而且西寧美食名店如殷涼粉、康豬肉、余酿皮、辛酸槽、李羊頭等,都以店家姓氏命名。初來乍到的遊人,既然不用擔心衛生也不用擔心光顧了山寨店,我便放大膽子,不僅餐餐更換口味,還外加一天一條烤羊腿當點心。如此吃飽喝足蓄滿了精力,才心甘情願往郊外踏青去。

抵達青海湖,我半瞇著眼睛,在烈日下凝視中國最大的內陸湖〈也是最大的鹹水湖〉海拔3200公尺、面積達450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藏人及蒙古人分別給予「青色的湖」、「藍色的海洋」的暱稱,可見這一顆高原寶石的顏色有多麼絢麗。如果不是先瞧見身旁小屋的矮牆是由犛牛糞砌成,眼前景致,真會讓人誤以為正在愛琴海旅遊哩!

青海  

〈圖說:青海湖畔的小屋,很有愛琴海的Fu。〉

和海上雲層不同,高原上的朵朵白雲彷彿伸手可及,它們有時像一團虛胖的棉花糖懶洋洋地躺在湖面,有時則像是巨人的大腳ㄚ從頭頂跨過,帶來一陣蔭涼。不過,當視線拉回湖畔,觀光勝地該有的這裡都有:像是藏包旅店、賣紀念品的小販和等著騎犛牛拍照的遊客……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寮國  

在泰國,老和尚獨自划著小船到水上人家化緣的畫面,曾經深深感動過我;造訪寮國古都龍坡邦,僧侶魚貫上街沿門扥缽的盛大場面更是震撼人心。

在隨處可見廟宇的龍坡邦,旅人無論投宿依山傍水的郊區,或是人口稠密的市中心,都會覺得空門與紅塵的界線十分模糊,因為整座山城就是個佛國。

入住湄公河畔的民宿。每當黎明時分,附近寺院鐘聲齊鳴,幾條街外就有和尚開始晨間化緣。我幾乎天天犧牲睡眠,一大清早就出門去感受施與受的神聖時刻。有一次還壓抑不住好奇心,偷偷尾隨化緣隊伍回到寺院……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陣子「油電雙漲」話題吵翻天,人們還為無法宣洩的情緒找到另一個出口:開始計較10顆蚵仔加一個蛋要價60元的蚵仔煎是否合理?當時,我並沒有拿起計算機加入戰局,不過,味蕾的記憶匣裡卻一再竄出,對岸廈門「海蠣煎」的鮮香好滋味。

廈門

〈圖說:鼓浪嶼景色宛如南歐,是廈門必遊景點。〉

蚵仔煎的主角,兩岸稱法各不相同:台灣人叫蚵仔,廈門人稱之為海蠣。雖然用料大同小異,廈門人烹調海蠣煎卻比咱們豪氣得多。當地師傅都是將超大分量的食材──海蠣、韭菜、雞蛋依序倒在鐵板上快炒成一座小山,再分裝盛盤送到饕客手上。

由於不像台式蚵仔煎般煎成餅狀,加上廈門海蠣個兒又小,消費者很難在雜燴式的海蠣煎裡算出究竟有幾顆蚵仔。不過混炒後的海蠣煎,各類食材美味依然層次分明,一點都不輸給台灣的蚵仔煎哩!

和海蠣煎一樣,兩岸名稱不同味道卻十分相似的廈門美食,還真不少──像油蔥粿吃起來簡直就是台南碗粿;以蝦殼、蝦頭熬煮湯頭的蝦麵,口感則和鹿港著名的滷麵差不多。其他如鴨肉粥、沙茶麵、花生湯等廈門庶民小吃,不僅當地人天天捧場,思鄉的台客保證一吃上癮。像我就瘋狂愛上老少咸宜的鴨肉粥。

廈門  

〈圖說:廈門的油蔥粿外觀和口感都神似台南碗粿。〉

廈門  

〈圖說:料多味美的廈門蝦麵,看起來像不像鹿港滷麵? 

鴨肉粥其實名不符實,與其稱它為鴨肉粥不如說是「all you can eat」還更貼切。因為‧‧‧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