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電影經典台詞是這麼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拿到什麼口味?」同樣一盒巧克力,如果改由背包客來形容,那肯定會變成:「旅行就像一盒巧克力,因為每次出門,你都無法預料將碰到什麼樣的旅伴。」
〈圖說:中國的青年旅館好比聯合國,來自各地的旅者有緣相聚。〉
我在大陸趴趴走,曾經結伴而行的旅者多不勝數,一開始先是些有了餘錢可供玩樂的當地同好,接下來則大半是需要我充當翻譯、來自歐美的背包客
早年,中國雖然開放觀光,卻仍與外來客保持著安全距離,像設備條件太差的旅館、招待所,就被限制不得接待外賓;公營旅行社所推出的觀光行程也多由較具樣板的西安兵馬俑、北京長城故宮、長江三峽等景點串連而成。
〈圖說:隨著中國開放腳步加快,大量西方背包客相繼湧入。〉
在那樣的年代遊走大陸,獨行俠往往因為資訊不足或交通不便,而選擇參加旅行團與當地人一起雙臥、雙飛〈去回皆乘坐臥舖火車或搭飛機的行程〉。其中幾次與團員的互動,如今想起,還真是比沿途山光水色更令人再三回味呢!
遊覽「大足石刻」,我是亮出台胞證硬要旅行社給我安排一個位子。可上了車卻發覺氣氛不對,因為,我的旅伴是十來個某地方的幹部。毫無預警地來了個台客跟著「考察」,團裡的重要人物個個寒著臉、不用正眼瞧人。所幸貼心的領隊讓出位子,要我後腦勺全程對著數十隻眼睛;用餐時,旅伴們的飯桌上大魚大肉層層堆疊,而我和領隊、司機則坐在角落小桌共享三菜一湯的「工作餐」。
同樣在四川,遊三峽時挑了個中高價位,成員以外國人居多的遊輪團。原以為第一天上船就飛來豔福,但閒聊之後才明白,來自美國信仰虔誠的安妮,正打算到台灣傳教,她並非衝著我的男色而來。
嚮往中華文化的安妮,一路上讚嘆連連。直到旅客下了遊輪,換乘小船遊小三峽,她的中國之旅才霎時由彩色變成黑白……
〈圖說:懷抱羔羊的大叔涉水靠近遊船‧〉
那年,遊船行駛小三峽,可近距離觀賞岸上的田野風光。當小船行至一處淺灘,團員中有幾位北方大漢高喊「停停!停停!」接著,便見到有個大叔懷抱一隻小羔羊涉水靠近船邊。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羔羊就被抱上了船。看見大夥兒鬧哄哄,安妮問道:「他們為什麼在這裡買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