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遊南京,夫子廟一帶的建築物還是灰撲撲一片,久聞其名的秦淮河也像一條髒污的黑水溝般不忍卒賭。但接下來再訪南京,每回夫子廟商圈都多了些顏色,秦淮河的河水也一次比一次清澈。

不久,跟著一線城市的腳步,南京的青年旅館一家接著一家開張了。這些青年旅館挑選的地點都不錯,其中還有三兩家開在夫子廟附近,依傍著秦淮河。從此,我在南京的落腳處,也就捨棄先前的星級旅館及招待所,轉而入住交通便捷、氣氛更加溫馨的青年旅館。

夜宿秦淮河畔,明清時期,金粉樓台綿延十里秦淮的繁華景象,已隨著「秦淮八艷」走入歷史。但是,當年為著來此嬉遊的賓客們所研發的數十道點心、茶食卻代代相傳,至今仍集中在夫子廟地區的茶樓、飯店或街邊小攤持續飄香。

南京美食  

〈蛋黃糯米燒賣〉

初次造訪南京,我和多數觀光客一樣,為求將所有知名小吃一網打盡,就在夫子廟商圈的一家老店品嘗了一款,由十六道點心所組成的套餐。不過,一餐吃進十幾二十種五味雜陳的食物,到頭來卻連吃到什麼好料都想不起來,真可說是花了錢還折磨了味蕾。

其實,南京最受推崇的「秦淮八絕」〈八道點心〉是指當地各家知名館子的招牌美食如: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蓮湖糕糰店的桂花夾心元宵、永和園的開陽乾絲……因此,真正的老饕到南京吃美食,是該不辭辛勞地找到一家家老店,去細細品嘗世代流傳、口味未曾改變的傳統小吃,而不是便宜行事隨便找一家餐館,點一套該有的都有,吃起來卻不見得到位的小吃套餐來滿足虛榮。 

吃過套餐、學了聰明之後,我改在下榻的賓館單點最讓人稱道的鹽水鴨。記得當時獨自吃完整盤鹽水鴨,非但不覺得油膩,反倒嘗出芳腴鴨肉所散發出的淡淡花香;可接下來幾次再訪南京,仍是一個人吃鹽水鴨,卻覺得過度入味的鴨肉,全讓鹽巴給掩蓋了肉香,淺嘗幾塊,就再也如法入口。

南京美食

〈南京鹽水鴨 〉

事後,我仔細回想:原來,第一次在星級賓館吃鴨肉時,我是喝粥配鹽水鴨。一鍋不加調味的白米清粥,與鹽漬的鴨肉一鹹一淡搭配完美,難怪那初嘗鹽水鴨的美妙滋味會教我如此難忘!

南京人除了平時大啖鹽水鴨,到了年節送的禮還是「南京板鴨」。對無鴨不成席的南京人而言,一隻鴨子的全身上下皆是寶,就連最上不了檯面的鴨血也絕不浪費。因此,以鴨血為主料的「鴨血粉絲湯」,就成了南京最親民的街頭小吃。

南京美食  

〈鴨血粉絲湯〉

尤其,最近幾年可真不得了,賣鴨血粉絲湯出了名的店家,不僅門面愈開愈大,三天兩頭就冒出一家的連鎖店,如雨後春筍。分析個中原因‧‧‧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遊緣起】

2011年年底,當希拉蕊和翁山蘇姬這兩位人生際遇天差地別,卻一樣具有高知名度的女人,梳著同款髮式出現媒體前,世人除了眼睛一亮,也對緬甸執政的登盛政府有所期許。果然,2012年緬甸舉行國會議員補選,翁山蘇姬所率領的「全國民主聯盟」大獲全勝,她本人也順利成為督促緬甸民主新政的一員。

面對極力扭轉過往負面形象的緬甸政府,或許政治家及商界人士各有不同的解讀,但在我看來,新時局仿如對旅人提出了邀請:歡迎大家換個角度來看緬甸。

仰光  

〈仰光熱鬧的街景〉

【開始計劃】

我的中南半島旅遊拼圖獨缺緬甸,所以一開始並沒有順遊緬甸鄰國的計畫。不過上網查搜尋,發現東方航空有條航線,是從桃園飛昆明再轉飛仰光,無論入境或出境,皆可在轉機時免費停留昆明一個星期。遂決定遊緬甸後再入境昆明,與當地的台商朋友敘舊。

<行程走法>搭乘東航班機於23:50飛抵昆明〈航空公司提供免費住宿一晚〉,隔天早上從昆明飛仰光。住仰光四天後,坐夜間巴士前往曼德勒,隔天早上抵達。

走訪曼德勒市區景點,及郊外的幾座古城,共計停留五天。從曼德勒搭乘航行於伊洛瓦底江的慢船〈船行約15小時〉到達浦甘,停留三天瀏覽各處神廟,另外半天造訪聖山Popa。

坐日間巴士到Kalaw。隔天展開山區健行,第三天抵達茵萊湖,夜宿良水。4天後搭乘夜間巴士於清晨返抵仰光。剩餘時間就在唐人街吃吃喝喝。全程共計27天。

曼德勒

〈緬甸男女老少都喜歡在臉上塗香木粉 〉

<機票>東方航空桃園---昆明---仰光,兩個月往返旅遊票。

<住宿>仰光─蘇雷〈Sule〉寶塔附近有不少平價旅館。多人房8-12美元,單人房15-25美元不等。

曼德勒─旅館較不集中。一般房價約25美元起。惹優〈Zejyo〉市場裡的AD-1 Hotel有15美元的廉價客房。

浦甘─良烏碼頭附近有多家旅館,房價15美元上下,但常爆滿。新城的旅館房價比良烏略高,約20美元起跳。

良水─旺季期間空房少且價高。從碼頭往鎮上走,每條街都有旅館,要價約20—40美元不等。

以上皆為旺季價格。為保險起見,最好一到仰光就訂妥行程中的所有旅館。仰光的落腳處,建議於出發前就先搞定。

【行程特色】

★仰光

在仰光最熱鬧的Mahabandoola路上,除了看人、看建築,相機快門按個不停外,數不盡的街邊美食,也讓我的嘴巴始終沒閒著。

仰光  

〈仰光街上除了佛寺也看得到印度廟〉

當初英國人將Mahabandoola規畫成一條林蔭大道,但經過本土化之後,人行道僅剩中間極小部分走道留給行人,其餘空間擠滿攤販,多數攤位還三班制輪流上陣。像我經常光顧的一攤滷肉飯,清晨時分,桌子上都還立著剛吹熄的蠟燭,可見‧‧‧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南新年

 

胡志明的城裡城外都寫著歷史,昔日中國人、法國人、美國人到此揮筆,留下的色彩至今依然鮮明。市中心的第一郡和第三郡,是法國人著墨最多的地方,聖母院大教堂、郵政總局、市政廳等歐風建築都頗具有代表性。

第五郡的堤岸區〈Cho Lon〉是越南規模最大的中國城,聚居當地的數十萬華人,遵循傳統認真生活的精神令人感佩。走在人車熙攘的街道上,除了看見販賣中式糕粿的小攤,成排華人經營的商號,招牌上都書寫著中越兩種文字,有些老闆甚至還用廣東話招呼來客呢!

平常日子裡,法國的、中國的截然不同的氛圍,就像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存在胡志明的街區;不過,到了農曆新年前夕‧‧‧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蘭州  

恭喜大家安然度過「唬很大」的2012。雖然世界末日並未發生,但接下來狂風、暴雨或大雪難保不會在2013一關又一關的考驗我們。因此,建議各位不妨在心裡準備一艘裝滿友情、愛情和親情的「諾亞方舟」,來度過亂了套的極端氣候考驗…………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過開封幾次,其中一次還是因為在元旦假期遊西安,買不到回上海的火車票,聽當地友人建議:不妨先坐車到開封再想辦法。沒想到,在開封我真的輕易買到車票!

西安、開封都是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古都,但少了兵馬俑那種氣勢懾人的景點,縱然擁有數千年歷史,開封在觀光業的發展上仍明顯落後西安一截。

其實,古稱東京、汴京〈又有大樑、汴梁之稱〉的開封,舊時的風華可一點都不遜於長安〈西安〉。不久前轟動兩岸「會動的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就是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熱鬧繁華和優美風光。

遊開封  

〈清明上河圖>汴河風光〉

《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物、船隻、牲畜和市集同時動起來的畫面,可真教人目不暇給,尤其畫作裡的夜晚──華燈閃爍、居民出門遊樂的景象更是令人心馳不已。

的確,根據古書記載,早在北宋時期,「東京」夜市便是攤商處處,生意紅紅火火。今日的開封,承襲著古人舊時的生活習慣,每當夕陽西下,遍布大街小巷的食攤便開始忙碌準備開張。雖然夜市裡燈光昏黃,不過當地人可都是識途老馬,只要找著自己喜愛的小攤,便大快朵頤了起來。

遊開封  

〈清明上河圖>汴京夜市〉

開封較具規模的夜市有兩處:一處是西司夜市,另一處則是鼓樓夜市。我首先造訪位於包公湖西岸的西司夜市,發現該處攤位不多,而且攤上食品激不起我的食慾,只好立馬轉往吸納了大批觀光客的鼓樓夜市。

位於市中心的鼓樓廣場,兩側規畫成攤位整齊的美食街,除了立個牌坊當招牌,廣場上還設有多人座位區可自由入座。雖然鼓樓夜市範圍不小、攤位眾多,但一路逛下來商品重複性還蠻高的,尤其是燒烤和炒涼粉,幾乎每隔個三兩攤就有人販賣;鼓樓夜市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回民攤販特別多,遊逛起來,還頗有西安回民一條街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在拉客叫賣聲此起彼落、饕客摩肩接踵的喧鬧中,我還是把持原本設定的目標,先光顧到開封非吃不可的「黃燜魚」小攤。

遊開封  

〈黃燜魚〉

著名的黃燜魚是河南人吃了好幾世代的古早味,食材以草魚和小鯽魚兩種河魚為主。製作黃燜魚得經過醃漬、裹粉油炸之後,再佐以數種香料、滷湯燜煮到魚肉、魚骨都酥軟了才算到位可是,懂得吃海鮮的台灣人都知道,新鮮漁獲拿來煮湯、清蒸都能吃出清甜好滋味,唯有不新鮮的魚才拿來油炸以去腥羶。

開封的黃燜魚雖然沒有太多魚腥味,但吃過之後齒頰間留下的並非河魚的甘腴,而是八角、桂皮、小茴香、胡椒粉等辛香料的味道。因此,再續攤,本能的就想吃些甜食來中和一下口氣。

甜品攤的回族老闆娘,推薦我多款點綴著各色乾果,看起來相當誘人的糯米糕。但已經半飽的我,懷著歉意向她說:「剛吃了一條黃燜魚,實在吃不下糯米甜點。」於是,老闆娘為我端來一碗「冰糖紅梨」。

遊開封  

〈冰糖紅梨〉

其實,開封人是拿冰糖紅梨當食補,據說冰糖熬煮過的紅梨,除了能止咳清痰,還有滋陰潤肺的功效,但十分入味的紅梨對我而言卻太過甜膩!

看到我留下半碗紅梨,老闆娘仍然很有風度地問我:「台灣人是不是特愛吃魚?」我微笑點了點頭。她接著說:「那開封的『鯉魚蓋被』你一定要嘗嘗。」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些時毒澱粉事件,讓不少肉丸、肉羹、蚵仔煎等名店 ,挨了好大一記悶棍,台灣小吃王國的招牌也差點就要拿來倒掛!

經歷這一次風波,再觀賞大陸美食影集《舌尖上的中國》感覺格外有Fu。該節目的製作團隊相當用心,許多傳承千百年的古早味,從食材取得、醃漬、發酵到烹煮過程,皆鉅細靡遺呈現給觀眾,讓人知曉中國許多流傳好幾世代的美食,其實至今仍遵循古法,毫不偷工減料地滿足著現代人的口腹。

這回我挑選了與台灣飲食文化頗有淵源的古城「福州」,介紹當地幾道以澱粉當食材的小吃,各位且安心地看下去……

  福  

【肉丸】在福州無人不知的「木金肉丸」已傳承了好幾代。木金肉丸外皮是用芋頭絲、地瓜粉和水而成,蒸過後表面呈現晶瑩透亮的琥珀色,與咱們常吃的肉丸外觀相去甚遠。肉丸內餡是以肥肉丁、芝麻、紅糖等材料調製,鹹甜兼備。至於肉丸口感如何?一位老主顧告訴我:「有點像芋粿,但沒那麼鬆軟綿密,而是多了幾許地瓜粉的Q彈。

木金肉丸分兩種size,小的約莫半個巴掌大,分量超多的大肉丸則大得像春節的年糕。雖說冷熱皆宜,但當地人購買荷葉包裹的大肉丸,通常會先切片、油煎再食用。據說油煎過的肉丸多了油香焦味,口感更佳。

身在旅途之中,我只能現買現吃,品嘗剛蒸熟的小肉丸。因為調味已足,不用再沾醬,即可享受肉丸Q外皮及內餡的香甜。希望下次到福州,能有機會吃到油煎大肉丸,比較一下大小肉丸的差異。

福  

【鍋邊】「鍋邊」是另一道福州的知名小吃,當地有人再加個「糊」字以「鍋邊糊」稱之。其實,鍋邊就是台灣人口中的「鼎邊銼」。

基隆也有一家非常有名的鼎邊銼老店。但是,除了用料有些差異,在米漿的作法兩岸也略有不同──基隆的店家是一次將米漿先烘烤成一大疊米皮備用,所有配料則放入大鍋中混煮成大鼎的鼎邊銼;與台灣先煮好一大鍋恰恰相反,福州鍋邊是來一個客人煮一碗,豐儉由人口味多樣,可接受現點現煮的客製化小吃。

當顧客選好食材、價位不同如「海鮮鍋邊」或「什錦鍋邊」之後,店家就在鍋中先放入清湯、蝦米,再把磨好的米漿沿著鍋邊澆上

一圈,待米漿熟透,就用鍋鏟將米皮刮到湯裡略加搗碎,再加入芹菜、青蔥、香菇、金針等素菜及葷料如:魚肉、蛤蠣、鮮蝦、魷魚後,稍煮即可起鍋。

用料豐富、食之滑嫩清香的鍋邊,是深受歡迎的福州古早味,有人早餐吃鍋邊,也有人拿來當消夜,所以,在福州,我和當地人一樣,不論早晚都吃鍋邊。

福州

【撈化】在福州的街邊巷口,賣鍋邊的食攤有些也兼賣「撈化」。到底甚麼東西恰如其名「撈了就化」???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前造訪昆明,是為探訪在當地做市調的台商朋友。幾位台灣人在市區租了房又請了阿姨,三餐當然以台灣味為主。不過,朋友還是沒忘請我一嘗,雲南最具代表性的美食──過橋米線。

或許時日已久,味蕾中過橋米線的味道,已被太多南北美食所掩蓋。這回再訪昆明就下定決心,要將當地幾家過橋米線名店的好滋味溫習一遍。

到昆明  

〈圖說:尚未加入米線的過橋米線,高湯和配料看起來格外豐富。〉

在青年旅館打聽附近最夯的米線店時,櫃檯員小朱不以為然地回應:「與其吃名氣,不如吃得實在。」小朱的建議頗能說服人心,於是,我當場改變主意,中午就跟著他穿街走巷,來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餐館。

招牌毫不起眼,生意卻好得像在辦宴席的小店,午餐時段座無虛席。好不容易落了座,店員立刻端上生肉片、豬腸及鵪鶉蛋等幾碟過橋米線的配料。當我正忙著拍照的時候,緊接送來熱湯和米線的大嬸,在忙亂中還不忘盯著生客嗓門一拉:「快別顧著拍照,先放料,免得待會兒湯冷了東西燙不熟!」

到昆明  

〈圖說:雖然各家名店各有賣點,但基本上過橋米線的用料都大同小異。〉

過橋米線「拿熱湯燙米線」的吃法流傳已逾百年,創始者據說是一名賢慧妻子。當年她為了讓寒窯苦讀的相公,在嚴冬裡吃到熱呼呼的餐點,一天送食,就想出用砂鍋裝滿雞湯,另備容器裝米線及配料,當丈夫要進食時,再將兩者混合成一碗熱騰騰的米線湯。由於雞湯表面一層油膜阻斷了熱氣,具有保溫效果,二來湯、料分開,可避免主食因長時間擱置被泡爛的情況。果然,料鮮味美、口感爽脆又保有燙口溫度的「過橋米線」從此成為雲南人百吃不厭的在地美食。

傳說中的主人翁,因為吃了妻子苦心烹調的米線,終於金榜題名。這天,走進昆明最知名的過橋米線店,菜單上的各式米線就用狀元、進士、舉人等不同功名來分等級──其中狀元米線要價最高,搭配的食材包括松茸、北極貝、腰花、火腿、竹筍等山珍海味。狀元、進士兩款過橋米線除了用料高人一等,還隨餐附加一盅雲南的另一款傳統美食──汽鍋雞;這樣的搭配法與小店裡,客人多點一盤烤豆腐來配米線的風味截然不同。

到昆明  

〈圖說:高價的過橋米線通常會搭配汽鍋雞或龜苓膏,但一般單碗過橋米線即可吃飽。〉

歷經百年,過橋米線至今依舊遵循「先放生,後放熟」「先放葷,後放素」「先吃米線,後喝湯」的吃法,不過在配菜方面,各家餐廳可是費盡心思力求變化,像近來流行的肥牛、藥膳和三鮮都出現在菜單上,如此不僅滿足了老饕嘗鮮的心態,也吸引更多觀光客進門……

我在步行街附近一家著名連鎖店吃米線時,鄰桌就有個導遊帶領一對洋人來消費。年輕導遊用連我都聽得清楚的流利英文,向客人介紹各款過橋米線──除了搭配米線所用的幾種葷素材料,導遊還特意強調將生肉放進熱湯裡「浸泡」的吃法……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