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生活〈八〉峇里島的生活導師

在峇里島烏布,我付了相當於歐美青年旅館一張床位的費用,住進一間高架於稻田旁的小木屋。雖然享受獨居,但每次眺望遠處炊煙裊裊的村莊,卻又壓抑不住,想聽聽雞鳴狗吠、想找人說說話的慾望。

第三天,我將木屋讓給度蜜月的新婚夫妻,如願在村子裡找到一間,可以感受當地生活節奏的民宿住下。

民宿的房子倚著一棵大樹而建,頗有樹屋的趣味。打開木格窗子,可以看到院子每一個角落,以及頭頂鮮花素果去祭神的婦女。有事,我只要朝著院子喊一聲「Hello」,不一會,就有一個身高不到一米五的小弟,踩著石階毫無聲響的來到眼前。

第一次,我找小弟要蚊香,聽得懂英語但不太開口的他,拿來一件蚊帳,笑咪咪的幫我把蚊帳掛好。第二次,成排螞蟻在地板上大遊行,我向小弟求救,只見他提著一盞油燈,二話不說,就將燈油往地板倒成一條線,讓受不了油味的螞蟻四散逃去。

小弟還幫我跑腿購買各種表演的預售票。白天我四處遊逛,夜裡就趕著欣賞皮影戲及傳統舞蹈演出。想酬謝小弟,但每次取票時要給小費,他總是拍拍胸前已經入袋的鈔票,堅持不加收費用。

峇里島人相信萬物有靈,恪守不貪婪、不嫉妒等宗教戒律。他們多半精通音樂、舞蹈或繪畫,男人下了田彈奏甘美朗音樂,女人走出廚房上台扮演仙女,是常有的事

面對觀光業的蓬勃發展,峇里島人有一套泰然自若的生活哲學,他們可是遊客眼中的生活導師呢!

峇里島的生活導師 

<本文於2010.07.22刊登於聯合報繽紛版>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背包客生活〉我的電視處女秀

剛到印度瓦拉那西,看見市區裡布署著重重警力,以為發生了駭人的暴力事件。經過打聽,原來是幸運碰上每年十、十一月間舉行的Ganga Mahotsav 節慶。據說,節慶期間每天湧入瓦拉那西的遊客成千上萬,加上沒事愛逛街的聖牛和黑豬也湊熱鬧,難怪當地警察要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來維安。

我的電視處女秀 

這節慶,除了闡揚千年古都的文化遺產及恆河象徵的宗教聖潔,也是推展當地觀光的旅遊節。白天,在綴滿鮮花的河階沐浴之後,遊人轉往各大寺廟拜拜,順便採購瓦拉那西的土特產,大街上,專賣絲綢紗麗、地毯的商店門庭若市。到了夜晚,人潮再度湧向燈火通明的恆河畔,緊臨「達沙蘇瓦美」河階的舞台上,一連串音樂、舞蹈表演陸續登場。

我的電是處女秀 

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坐在長長的看台上,一起欣賞精采節目。中場休息時,一位警察和一位外表體面的男士來到看台區,對著我們這群人指指點點。不久,警察先生爬上看台,拉著我就往台下走。步出了看台區,警察大叔才告訴我,外表體面的男士是電視台記者,他在現場採訪共度佳節的外國旅人,還差一張東方臉孔。

第一次上電視,不僅是在印度教氛圍濃厚的聖城,而且要以英語發聲,感覺還沒開口已經兩腿發軟。之前,我為了搞懂印度眾神明的本尊、分身,以及神界家族如濕婆的老婆是雪山神女、兒子是象神甘尼夏……等彼此關係,就鬧過多次頭疼。這回身處恆河岸邊,頗受崇敬的Ganga」女神近在咫尺,更讓我害怕,萬一提到宗教說錯話豈不惹來人神共憤?

還好,身旁的記者彷彿洞悉我的心思,訪談時他先問我來自何方,接著讓我回答了幾次「Yes」「No」之後就收工。所以,我雖然在上百個背包客之中雀屏中選,躍上國際成為台灣之光,不過,露臉的時間大概不超過十秒鐘!

<本文發表於2010.06.24聯合報繽紛版>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背包客生活〉菲律賓初體驗

我的背包客初體驗是一個人遊走菲律賓。當時雖然出國經驗不多,身邊卻有幾個老外朋友,經常從台灣飛到宿霧潛水,由於他們提供了第一手旅遊資訊,才讓我有勇氣說飛就飛。

在馬尼拉機場的出境大廳,我找到一對情侶願意共乘計程車分攤費用。上了車,司機先用英語確認我們三人的關係,接著就盯著後視鏡,用地方話與後座的情侶交談,從司機的語氣聽來,頗有斥責的意味。

下車的時候,司機拿出一張影印的收費表告訴我,上面所列的金額,是我一個人該付的費用。面對司機的強硬態度,身後的一男一女都低著頭不敢正眼看我。當時實在好奇,經過短暫交談之後,他們三人究竟達成甚麼樣的協議?不過身處異地,我還是決定乖乖付錢,快快走人!

菜鳥出征的第一步雖然踩空,但不至於鼻青臉腫。仔細想想,要不是計程車司機來這麼一招,我的心可能還飄飄然停留在,機場迎賓樂團營造的浪漫雲端裡,如果兩三天之後才回到現實,可能摔得更重。

我的「計程車恐懼症」一時難以痊癒。因此,第二天就開始學習搭乘,馬尼拉街頭隨處可見的吉普車。

菲律賓的吉普車有個寵物般的膩稱──吉普尼Jeepney〉。雖然名稱可愛,第一代吉普尼,其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軍所留下的舊式吉普車。爺爺奶奶級的車子,經過改裝、上漆,就成為數十年來,最受菲律賓庶民階層喜愛的交通工具。

我原本以為,滿街跑的吉普尼和計程車一樣隨叫隨停,可經過幾次呆立街頭,卻攔不到車之後才知道,多數吉普尼像公車,只往返於固定路線。雖然吉普尼的擋風玻璃上,貼有書寫著目的地的紙牌,但不熟悉地名、站名的外來客,還是難免搭錯車;另外,車資計算也有點傷腦筋,一般基本費用是八披索,但有些路線分段收費,如果跨區,就得央請同車乘客幫忙算車資了。

還好,菲律賓人個個英語流利又樂於助人,除了轉車有人指導、零錢不足時有人支援,一旦在車上聊開了,還有人遞上電話號碼希望再連絡。溫馨的氛圍裡,我很快就學會,上車時確定搭對了車,下車前先敲敲車頂,再將車資交給鄰座乘客往前傳……停留馬尼拉期間,我就和當地人一樣,出門少不了吉普尼。

經濟、便捷的吉普尼外觀多彩亮眼,但車內其實並沒有空調設備。如果在中午遇到塞車,擁擠的車廂簡直就像個大悶鍋。話雖如此,我還是寧可捨棄旅館裡的冷氣,天天走上街頭,就算不去風景區,也要搭幾趟吉普尼在市區裡繞繞,與當地人一起呼吸陽光下蒸騰的油味、煙味和人體汗味──那是道道地地屬於熱帶島國的氣息。

結束馬尼拉之旅,我往南飛到素有「南方皇后市」之稱的「宿霧」。

菲律賓初體驗 

從機場進入市區,宿霧給人的感覺,真是多了幾分「皇后」般的恬靜──井然有序的街景裡,老友似的吉普尼看不到幾部,倒是體積小了好幾號的電動三輪車〈Tuk-Tuk〉不斷映入眼簾。

第二天,吃過早餐,我就急著跳上一部Tuk-Tuk準備到海邊戲水。笑容可掬的司機,雖然很快將三輪車開出市區,卻好像一直到不了岸邊。

終於,車子在一間鐵皮屋前停了下來。我先是拒絕下車,但拗不過司機的誠懇邀請,只好無奈的跟隨他進屋去──「take a look」。

可這一看,卻讓我完全傻住。呈現眼前的長長吧台,居然坐著一排辣妹,她們的衣著並不暴露,但都化好了妝,見到我,一個個大方和我打招呼。雖然辣妹們十分親切,而且酒吧大廳也像極台灣早期的冰果室,但是,這大白天的「粉味」和預期中的海水鹹味差距實在太大,害我一時不知如何反應,當場臉紅心跳杵了半晌才轉身離開。

步出鐵皮屋後,我看了一下手表──早上十點半。在台灣,喜歡跑趴、泡夜店的夜貓族,可能才剛入睡呢!

當三輪車再度起動,才拐了個彎,司機又回頭對我指著另一間鐵皮屋。這一次,沒等到他開口提議「take a look」,我就先回他「NoNoNo」了。

從馬尼拉到宿霧,雖然旅途中突發狀況不少,但事後回想,還是慶幸我的背包客初體驗,選擇了菲律賓,而非難度較低、較為先進的新加坡或日本。因為,走完自己排定的行程,不僅信心倍增,懂得與臨時旅伴──司機、車夫們相處,更讓我日後漫遊三輪車滿街跑的印度及中南半島時,一路順暢無比。

<本文刊登於2010.06.03聯合報繽紛版>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日本賞櫻五人行

為了替大姐圓夢,一向旅遊旺季不出門的我,這回特地在「春爛漫」時節,號召家人一起赴日本看櫻花。

咱家的賞櫻團聲勢浩大──兩個姐姐加上妹妹、妹婿和我,成員總計五人。雖然行前團員都拍胸脯保證,一定吃苦耐勞當個像樣的背包客,但是帶著跟慣旅行團的歐巴桑,參加日本一年一度的「花見」盛會,難度有多高我心裡有數。除了先買好不走回頭路、東京進大阪出的機票,還早早訂妥住處,並且每天緊盯日本氣象廳發布的「櫻花前線」,注意當地的開花預測。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當我們一行人到達東京時卻發現,沿途的櫻花依然含苞待放。還好,在巢鴨車站迎接我們的民宿老闆,一見面就連忙安慰:沒關係,早來總比晚到好。

如果待在其他城市,行程出錯的失職團長,肯定被團員叮得滿頭包。不過,在東京街頭,左邊一家「激安」、右邊一家「超激安」的藥妝店,讓一頭栽進去的三姊妹,忙到沒時間指責我。就這樣,連著兩天,當姐姐妹妹把從頭到腳的保濕、除皺、去斑等保養品買齊,東京的櫻花也開了!

第一天賞花,堅持到上野公園野餐的大姐,一早就吹響起床號。接著,大夥趕辦年貨似的,先到超市採購了大堆食物,才奔向目的地。

日本賞櫻五人行  

不到中午,上野公園已經人滿為患。鋪著帆布的櫻花樹下,占好位子的人們早已吃喝了起來。據說,當地許多公司會派出菜鳥,先來鋪帆布占位子。可是放眼望去,非但所有帆布皆坐滿了人,連站崗的菜鳥也見不到一個。

正當一家人左顧右盼之際,遠處有一位歐吉桑頻頻向我們招手。原來,歐吉桑身旁就有一張空著的藍色大帆布,他親切邀請我們入座,並表示歡迎「無料」使用兩個小時。真沒想到,連當地人都要費心爭取的花宴上等座,我們幾個外來客,居然得來如此輕鬆。這樣的際遇,除了要感謝體貼有禮的老先生,更讓我不得不承認,大姐的八字實在太好,從小到大總是心想事成。

我們的花見之旅進行順利,還要感謝另一個人──民宿老闆。一生飄泊的他,年輕時隨著國軍從大陸到台灣,退役後在日本闖天下,並置產經營民宿。雖然離開台灣多年,老闆接待來自故鄉的房客,好比招呼自家人,除了請吃飯,到了晚上,還像連長指揮作戰一樣,與我們檢討賞花進度。造訪「千鳥淵」「靖國神社」等,東京最迷人的夜櫻景致,就是在他的催促之下加班完成的呢!

日本賞櫻五人行  

離開東京當天,雖然氣溫驟降,但懷著民宿老闆「愛台灣」的溫情,我們每一個人心裡都是暖暖的。

從東京到京都,不同的城市景觀,彷彿時光倒流。擁有三千座神社、寺院和無數「外觀不得翻修」的百年老屋,京都的美宛如工筆畫般典雅細緻。每逢花季,不同品種、顏色的櫻花妝點著各處庭園,平添了古都的華美風韻,也吸引更多遊人湧入。

曾經造訪京都,見識過當地的觀光人潮,因此我早就確認好床位。雖然「宇多野」青年旅館距離市區,車程大約一個小時,但投宿該旅館不僅可以避開人潮,從旅館轉搭電車遊覽嵐山、嵯峨野也十分方便。

我們在市區用完餐,才搭乘夜間巴士前往旅館。check in的時候,接待員主動安排我們住進Family room。八張床位的大房間,就由五個人享用。一床難求的旺季,青年旅館堅持以客為尊的貼心服務,讓全家人都感動不已。

京都的第一個早晨,就在大姊的驚呼聲中醒來。多年前投宿「宇多野」,我便發覺,旅館四周環繞著高大的櫻花樹。這一回,果然讓大姊清早拉開窗簾就看見一片花海。

當櫻花盛開,也意味著花期接近尾聲。南禪寺到哲學之道、清水寺到平安神宮等,京都幾條經典的散步道,此時更是遊人如織。雖然櫻花鋪天蓋地形成的絕美花道,令人讚嘆,但隨著人潮挪移,每一個角度,都只能夠短暫停留。

形形色色的遊人中,我看到了比東京更多的穿和服結伴賞花的母女。就像漬物、料亭等百年老鋪一般,京都的美好事物都要代代相傳。在漫天飛舞的花雨中,由母親帶領著,一身傳統妝扮的小女孩們,要將古都的「花見」文化承繼下來。

日本賞櫻五人行  

雖然大姊嚮往「古剎、垂櫻、幾隻老鴉」的清寂禪境,這回無緣見著,不過短短半個月,大夥把櫻花從「三分開」到「花吹雪」的萬種風情盡收眼底,花見之旅堪稱圓滿順利。

日本人說,如果沒有賞櫻,這一年就少了個春天。有幸趕上櫻花季,等同在異國多賺了一個春天,這個春天,留存在腦海裡,將永遠絢爛美麗。

新宿御苑   

<本文刊登於2010.05.22聯合報繽紛版>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背包客生活〈五〉在土耳其喝茶

第一次在伊斯坦堡喝茶,老茶館裡不僅客人清一色是男士,鄰桌的兩位帥哥,還手牽著手一起進門,害我以為誤闖了gay bar

經過多方觀察後我發覺,回教國度其實民風保守,男男十指緊扣,不過是當地年輕人哥倆好的表現,就像茶館每天座無虛席,卻少有女客上門的情況一樣,不足為奇。

行前做了功課,知道濃醇有如Espresso的傳統咖啡,是一天祈禱五次的土耳其人的提神飲料。愛上伊斯坦堡的茶館之後,才發現,當地人喝茶喝得更兇。但不問幾分甜,也不問加多少冰塊,在土耳其喝茶花樣不多,端到面前的永遠是:附上兩顆方糖、約莫100CC的小小一杯熱紅茶。

茶濃、糖多、分量少的土耳其紅茶恰似精雅甜品,讓人一喝就停不住嘴。

搭乘長途巴士,才剛坐定,車掌小姐就先是一聲「Chai?」詢問旅客喝不喝茶。行經街頭,一手提著茶壺、一手提著玻璃杯,沿街賣茶的小販,滿臉笑容,提醒錯身而過的路人:該喝杯茶囉!

最窩心的是,逛街血拼,幾乎每一家店都有茶喝。雖然習慣邊喝茶邊談買賣,土耳其商家卻不煮茶待客,因為街邊巷口總有生意興隆的老茶館,負責整個街區全天的茶水供應。而且商店和茶館之間,彷如警察國家有著特務監控,不論哪一家店有客人上門,熱騰騰的茶湯總是隨後就到。如此盛情奉茶之下,我的最高紀錄是──閒逛一個下午,連喝了四杯紅茶。

<本文刊登於2010.05.13聯合報繽紛版>

在土耳其喝茶 

圖說:伊斯坦堡街邊巷口不乏生意興隆的老茶館。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豐原在地美食(小吃篇)

我常跑新竹、台南去尋找古早味。這一次,回過頭來介紹自己的家鄉味,我要把豐原「糕餅之鄉」盛產的各式糕餅點心先擱在一邊,咱們就從「廟東小吃街」開始,品嘗有名又有料的豐原小吃。

坐落在中正路鬧區的媽祖廟「慈濟宮」,一直與豐原都市發展息息相關,今天聚集廟東的小店,多數是舊時散佈於慈濟宮四周的食攤,歷經數度市容整頓,廟方騰出了東邊空地容納攤販,繼而發展成中部知名小吃街。

走進廟東小吃街,路口的彭東山鴨頭、正兆蚵仔煎、清水排骨麵等幾家名店,都有電視美食節目「掛保證」;在豐原土生土長、吃了半輩子在地美食,我要介紹給各位的是,廟東夜市裡,幾家在豐原經營超過六十年的老店。

豐原在地美食 

【永芳亭】台灣隨處可見的尋常小吃----扁食、肉粽、肉羹、四神湯等,在永芳亭都吃得到,雖然這些小吃賣相平實,但口味可都是經過豐原鄉親六十幾年的考驗。

堅持手工、用料簡單是永芳亭的特色,第三代傳人張小姐口中的「中部粽」更是獨樹一格:浸泡三小時的長糯米,包裹豬肉丁、蝦米及紅葱頭而成的小巧粽子,入籠蒸熟之後,米心特別軟糯而且口味層次簡單,沒有添加香菇、栗子和鹹蛋黃,是不讓太多餡料搶去白米和竹葉香氣。

和一般白濁濃稠的四神湯不同,永芳亭的四神湯裡還添加了熟地和當歸,湯頭色澤深褐卻溫醇順口,老顧客吃粽子或乾拌扁食時,都習慣來一碗滋補的四神湯。

豐原在地美食 

【金樹冰果室】永芳亭隔壁的金樹,開店至今已七十三年。老店原址在中正路口,當時鄉親們是騎著自行車往店門口一靠,不用下車,就直接端起鳳梨冰大口大口地消暑。遷移到廟東之後,鳳梨冰依舊擺在最醒目的店門口,傳承三代的老式玻璃缸,不僅裝著招牌飲品,更裝著許多豐原人兒時的甜蜜記憶。

第三代老板忍不住抱怨:現代人嚮往新品種、新口味,果香特濃的紅心土芭樂很難買到,綜合果汁的風味已不似以往。所幸,纖維粗、酸度夠、耐得住數小時熬煮的土鳳梨不曾斷過貨,金樹鳳梨冰因而得以維持一貫品質。

第二代老板開發了一道點心----涼丸,頗受女性顧客青睞。蒸熟後冷藏的肉丸,添加特製醬料及黃瓜片,與微酸的鳳梨冰同食十分對味。

豐原在地美食 

豐原在地美食 

【排骨酥麵】「清水排骨麵」在廟東櫛比的小店中,生意顯得特別火紅;不過,老豐原人都知道,昔時第一市場邊的「橫街」排骨酥麵,才是豐原排骨麵的創始老店。現今,第一代老板的兒女分別在中正路、向陽路及府前街自立門戶,而且生意都不錯。府前街「新橫街」老板娘回憶起當年嫁入杜家,公公的拿手料理:擔仔麵、封肉(紅燒豬腿肉)麵、排骨酥麵等銷量都很大,小媳婦幾乎天天從早忙到晚。

年輕的杜老板已將菜單簡化,目前只賣排骨麵和肉羹,但備料及作工仍遵循古法:嚴選溫體豬肉排及肋骨,加入少量醃料後須冷藏兩天,待豬肉完全入味再油炸、蒸滷,上桌時還要灑上大把蔥末和香菜。如此工序繁複的排骨麵,當然繼續收服新世代的味蕾。

豐原在地美食 

【魯肉賴】

上一代已經交棒的「魯肉賴」也是一家開業數十年的老店。和火車站附近的飲食店一樣,「魯肉賴」也做晨間生意,營業時間從早上06:00到中午13:30

「魯肉賴」的爌肉多年來維持古早味,生肉不過油、不添加香料,單純以醬油濃香,抓住老主顧的胃。店口特大號的燉鍋一次可滷好層層堆疊,包括三層肉、腿庫肉、豬皮等肉塊,足以應供應數百位客人。

對注重養生的現代人而言,魯肉賴的爌肉口味偏鹹,因此每一份爌肉都搭配炒高麗菜與免費的酸甜酸菜絲,以消減鹹味及油膩感。

喜歡口感軟爛及古早鹹香味的饕客們,有機會到豐原記得趕在中午人潮前,品嘗一下老店的好滋味;如果趕火車,那就帶一份爌肉便當上車吧!

豐原地方小吃 

【豬血湯】如同台南人早餐離不開虱目魚,多數豐原人在清晨要先來一碗熱騰騰的豬血湯,才能精神抖擻上工去。早年,豬血湯是火車站一帶,人力拖車車夫的吃食,今天,擴散各處的豬血湯專賣店,少說也有上百家──西勢路「康豬血湯」、信義街「信義豬血湯」、水源路「阿鳳豬血湯」等,生意興隆的老店經常是一位難求。為了抓緊死忠顧客,每一家店都有獨門湯頭:「康豬血湯」以高湯清澈如水聞名;「阿蘭豬血湯」用酸菜、薑絲、油蔥酥混合的濃郁口味贏得讚賞。

豐原在地美食 

饕客有機會到豐原,一定要在早餐放縱一次,除了豬血湯,炒米粉、炒麵及滷肉飯等主食,也千萬別錯過。若是臨時查不到店家資料也沒關係,隨便問個在地人,哪一家豬血湯最好吃?只要是豐原鄉親,腦海裡都存有幾家美味的豬血湯,可推薦給你呢!

【以上店家相關資訊】

阿鳳豬血湯:水源路629

信義豬血湯:信義街41-1

康豬血湯:西勢二街23

新橫街排骨麵:府前街35

魯肉賴:中正路78巷14

廟東小吃街營業時間10:30----23:30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背包客生活〈四〉苗寨新風情

我和幾個散客一起包車前往「德夯」苗寨。車子不到寨口,下了車我們還得走一段路。

當村寨隱約出現,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群身穿傳統服飾守候在路口的苗族男女,他們手上或拿著樂器、或捧著酒水,還有人舉起獅頭準備舞獅。

正當我心裡納悶「不過就來了個台胞,搞這麼大陣仗」的時候,身後突然出現兩部遊覽車直接開到路口。原來,眼前的場面不是為了我,而是另有貴賓光臨,苗人才擺出「攔門酒」迎接來客。

經過打聽,遊覽車載來的是,吉首市一家企業的職員,他們將在苗寨歡度周末。除了高規格迎賓沾了光,晚餐的時候,餐廳忙不過來不接受點單,苗家大嬸就將貴賓席的食物,分了一些賣給我,讓背包客也跟著一飽口福。

近年來湖南、貴州的少數民族,紛紛開放自家村寨接待遊客。「德夯」苗寨地處高原峽谷,寨外層峰疊嶂、溪水縱橫風景宜人,寨裡吊腳樓依山而建也頗為壯觀;除了山光水色,素有「鼓鄉」美譽的「德夯」,至今傳承著深具苗族特色的擊鼓藝術,更是為人所樂道。依照苗族傳統,歷屆比賽脫穎而出的「鼓王」,皆是嬌美苗女,造訪「德夯」,不少遊客為的就是,一睹由鼓王領銜表演的篝火晚會

觀光客不僅留住了鼓王,吹嗩吶的小伙子也告訴我,迎賓工作所得雖然不多,但家裡還有民宿、食舖等收入,不必離鄉背井去打工、以山為命的日子,他們其實很滿意。

本文於2010.04.22發表於聯合報繽紛版<背包客生活>專欄

背包客生活&lt;四&gt;苗寨新風情 

圖說:苗人迎賓的大陣仗

andysuy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